一闡提是否也有佛性?

佛陀曾說包括一闡提在內的眾生皆有佛性,此說法於《法華經》成為此經以致往後佛法的骨幹思想。但其實此法背後還有更深層意義,於《大般涅槃經》就有很細緻的解讀。由「一闡提是否也有佛性?」此一問題,引申至「一闡提是否也可成佛? 」及「有佛性是否就能成佛? 」的問題。如不仔細考量箇中道理,實在很難明白為何佛陀時而說有,時而說無;時而說可,時而說不可。

何謂一闡提? 大惡之人是也。《大般涅槃經》說:

「世尊! 一闡提者,終無善法,是故名為一闡提耶? 佛言: 如是如是。」

此人的惡劣至甚麼程度? 斷滅一切善根是也。《大般涅槃經》說:

「善男子! 斷有兩種,一者現在滅,二者現在障於未來。一闡提輩具足二斷,是故我言斷諸善根。」

一闡提之惡至此程度,以致佛陀說就算有人殺害一闡提,也不會得殺生的惡業。按佛陀的說法,一闡提的生命連螻蟻也不如:

「善男子! 一闡提輩,斷善根故。眾生悉有信等五根,而一闡提輩永斷滅故。以是義故,殺害蟻子,猶得殺罪,殺一闡提,無有殺罪。」

佛陀不是說眾生皆有佛性嗎? 為何又會對同是眾生的一闡提作如此苛刻的說法? 關鍵就在於佛性與善根之分。眾生皆有佛性此說法是絕對的,佛性就如虛空,是有也是無。是有,佛性就如虛空,不分過去、現在、未來皆常在:

「眾生佛性雖現在無,不可言無,如虛空性,雖無現在,不得言無。」

是無,不可見不可觸,不可言說,佛性未被開發時,就埋藏於眾生的第八識阿賴耶識中。若眾生沒有種下善根,佛性是沒有被誘發的機會。眾生有善行也有惡行,但一闡提惡行之徹底,致令他必投阿鼻地獄,往後多世也要受阿鼻地獄之苦,受苦期間只會作惡念,根本沒能作任何善行,因此佛陀說一闡提於現在世斷善根之徹底,導致連未來世的善根也斷掉。善根斷掉,縱有佛性也沒有被誘發的可能,成佛就只存在一極微的可能,情況就如運動聯賽至球季的最後幾輪,榜首球隊領先太多,排名於後的球隊就只剩數字上的可能,眾人皆心中有數要從後趕上奪冠就如天方夜譚。凡夫不明白此理實在不足為奇,因為連阿羅漢及菩薩也不明白,他們求教於佛陀則造就佛陀解說的因緣。《大般涅槃經》記載佛陀這樣說:

「善男子! 我雖說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眾生不解佛如是等隨自意語…

或有佛性一闡提有、善根人無,或有佛性善根人有、一闡提無,或有佛性二人俱有,或有佛性二人俱無。善男子! 我諸弟子若解如是四句義者,不應難言一闡提人定有佛性、定無佛性。若言眾生悉有佛性,是名如來隨自意語。」

一闡提不相信因果,因此自斷善根無善法,無信受善法之心,裡裡外外心皆是惡業,因此佛陀說:

「一闡提輩若有身業、口業、意業、取業、求業、施業、解業,如是等業悉是邪業。何以故? 不求因果故。」

所以,一闡提有佛性但沒有善根,成佛就只存在一極微可能性,要救渡一闡提也極難,就如《大般涅槃經》內佛陀比喻要救渡一闡提就好比一個人掉進洞內,極力伸手施救也只能抓住一根頭髮,要靠一根頭髮把此人拉上來可謂近乎不可能。如此難救,連佛陀也只有於其在世時,把遇到的一闡提如善星比丘留在其身邊修行,此舉也只能廷遲一闡提作惡業的時間而已。

One thought on “一闡提是否也有佛性?”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