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大乘起信論

薰習與種子

學法不久已知佛學中有一門邏輯性極強而系統繁複難明的學說,此學由玄奘大師印度取經回華翻梵為漢,因得玄奘的高徒-窺基勸諫,將此極難的唯識學說綜合匯通,譯成《成唯識論》。此論對八識進行了極深入的辯解,其中對於眾多修行人來說了無邊際的第八識阿賴耶識,有關自身及與其他七識互相的作用有究極的闡釋,其中最重要的是第八識能、所熏習的作用,及其因埋藏著無始以來的善惡種子,故又被稱為藏識的種種現象。

筆者不只一次提過,於修行路上多得諸佛菩薩的指引,總能於菩提道上找到出路。是次接上了唯識學,緣起自對玄奘大師的取經壯舉大為欽佩,於閱讀《大唐西域記》及其多本傳記時,得知大師開創的法相宗唯識學是以《成唯識論》為根本,及後又因同時正在修華嚴學時讀了《大乘起信論》及《楞伽經》,發現三本經論分別對善惡種子的熏習和多世累積而成的習氣之說皆有相通之處,現嘗試貫通經論作一整合性的組織分享。

何謂熏習?

《明唯識論》說八識,當然對諸識種子的熏習著墨甚多。詳細的含義可直接研習是論,但其中有簡短的一句直接道出因何立熏習之名:

「依何等義立熏習名? 所熏、能熏,各具四義。令種生長,故名熏習。」

能熏為生起作用的因,所熏為被作用影響後而成的果。於《大乘起信論》對熏習有更徹底的解釋:

「熏習義者,如世間衣服,實無於香,若人以香而熏習故,則有香氣。此亦如是,真如淨法,實無於染,但以無明而熏習故,則有染相。無明染法,實無淨業,但以真如而熏習故,則有淨用。」

此論認為,眾生於世間的一切善惡行為,皆會於心田(即第八識)埋下種子,並與其他之前埋下的種子互為因果。將善惡行為對眾生的影響稱之為熏,是取其於不覺之間產生影響的意境;習則用於表達經恆常不斷的善惡熏染後,形成眾生行為的習氣,此一習氣經過去無數世累進熏染後,形成有如習慣的行為模式。眾生經過累劫的熏染形成習氣,再因這難以抵抗的習氣所作出的種種善惡行為,結果形成三世繁縛的善惡業力,令無明眾生沉淪於六道輪迴不能自拔。

「如是能熏與所熏識,俱生俱滅,熏習義成,令所熏中種子生長,如熏苣蕂,故名熏習。能熏識等從種生時,即能為因,復熏成種。三法展轉,因果同時,如炷生焰,焰生焦炷;亦如蘆束,更互相依。因果俱時,理不傾動。」- 《明唯識論》

作為能熏的因與作為所熏的果,凡夫沒能把兩者清晰分別,實際是因與果同時產生亦同時幻滅,甚麼是因甚麼是果根本也分不清! 由於這樣難纏的因果互作,修行人要出離輪迴苦海可謂甚難,因為就連菩薩也未能盡了,惟佛能知:

「依無明熏習所起識者,非凡夫能知,亦非二乘智慧所覺。謂依菩薩,從初正信發心觀察,若證法身,得少分知。乃至菩薩究竟地,不能盡知,唯佛窮了。何以故?是心從本已來,自性清淨,而有無明,為無明所染,有其染心。雖有染,而常恆不變,是故此義,唯佛能知。」- 《大乘起信論》

按此論的說法,則無論眾生如何修行也無有出期? 雖然很難,但若為自身創造各種有利條件,則可靠自身的熏習改變習氣,從而改變自身的善惡業力,作出有利未來世的投生。甚麼是有利的條件? 就是製造善因及善緣。修善根、埋下善種、對佛法建立信心是內在的因,親近善知識是外在的緣,內因外緣俱足,則能互作為增上緣,產生業力更為強大的新種子,如此這般的熏習與種子相互作用又產生新一輪的熏習與種子,則可漸次令內在善根成熟,一遇佛光法雨便能發芽茁壯。反之若只有內因沒有外緣,就有如埋種於土卻沒有陽光雨水;只有外緣沒有內因,則縱然有充足陽光及雨水但沒有種子,永遠沒有發芽的可能:

「又諸佛法,有因有緣。因緣具足,乃得成辦。如木中火性,是火正因,若無人知,不假方便,能自燒木,無有是處。眾生亦爾,雖有正因熏習之力,若不遇諸佛、菩薩、善知識等,以之為緣,能自斷煩惱,入涅槃者,則無是處。若雖有外緣之力,而內淨法未有熏習者,亦不能究竟滅生死苦,樂求涅槃。若因緣具足者,所謂自有熏習之力,又為諸佛、菩薩等慈悲願護故,能起厭苦之心,信有涅槃,修習善根。以修善根成熟故,則值諸佛、菩薩示教利喜,乃能進趣向涅槃道。」- 《大乘起信論》